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调研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分中心
(武大资产公司供稿)
5月4日,满怀对青年创新创业事业的殷殷关切,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来到了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分中心考察调研。分中心负责人汇报了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情况,并对重点转化项目进行了现场演示。韩主席对北斗高精度应用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询问了市场价格、现阶段销售方式等。他表示,此项高科技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警力和保险公司人力物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希望能够尽快看到此项技术的产业化,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现场演示的高科技产品“即时判”智能后视镜系统,是通过北斗高精度融合算法判断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的异常碰撞点,将碰撞前后视频自动上传到云端,完成交通事故的远程即时判定处理。该技术是由我校刘经南院士团队研发,经技术转移中心与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转化,将羲和系统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引入到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德清)完成中试。目前该产品重点在宁波、武汉等地开展示范推广及产业化。
据悉,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分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武汉大学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联合共建的专业类技术转移机构。分中心主要任务是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内各类从事地理信息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分中心为产业园构建地理信息产业链和聚集地理信息领域高级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分中心的“窗口”作用,武汉大学已成为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库、人才库”。
据悉,“十二五”以来,作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我校技术转移中心强化责任意识,敢于担当作为,切实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紧紧围绕学校“顶天立地”发展战略和“以贡献促发展、以服务求支持”的社会服务理念,在技术转移机构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基本形成了“两有两无”的运行模式,即:有地方政府支持、有绩效考核制度,无需学校一个编制、无需学校一分钱开办费。技术转移工作将学校原来比较单一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转变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复合模式。紧盯优势学科、优秀团队以及中青年科研骨干,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这个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策划、组织、协调,有计划、有步骤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一个行业或一个地区共性技术需求提供集成的专业解决方案。激发了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等创新要素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和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既增强了合作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学校争取了一批科研经费,转化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有力地反哺了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截止目前,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成都分中心、北方分中心、惠州分中心亦签订共建协议或已落地开展工作。我校技术转移服务范围已实现了东、西、南、北、中全辐射。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地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十三五”期间,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及各分中心,将根据中央有关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校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在不增加学校编制的前提下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和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优化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流程,大力拓展技术转移服务的载体和形式,努力营造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氛围,推动我校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再上新台阶。